前些日子從廣播裡聽到了一本好書,名叫:「黑馬思維:哈佛最推崇的人生計畫,教你成就更好的自己」,主持人提到了很多裡面故事,讓一旁明明是很專注工作的我眼睛頓時為之一亮,心想這不是正適合給一個不務正業又帥氣的部落客看的書嗎?只好不小心在書店裡看完了,並且在良心的譴責最後還是很乖的買回家了。

也或許作者:陶德‧羅斯(Todd Rose)以及:奧吉‧歐格斯(Ogi Ogas)就是他們口中的黑馬的典型,才因此讓他們在達到人生所謂的成功之後,想去找尋更多的黑馬。就像他們所提的:「直到我走上了曲折的道路,才終於以自己為榮。」我想光是這句話,就道出了這個時代很多以個人化或個人品牌為標誌的成功創作者一路以來的心聲。

原來「黑馬」一詞是來自於1831年的英國小說《年輕的公爵》裡,主人公在賭賽馬時,因為一匹乏人問津的黑馬最終奪冠,害他輸掉了一大筆錢,使得「黑馬」這個詞當下潮流了起來,變成了如今我們常用來意指事前不被看好事後跌破眼鏡成功的人。沒錯,就是那種明明模擬考考很爛,大學卻考上台成清交的那種「橫空出世」的人。而本書的宗旨:自我實現,就是作者認為那些意想不到的人、超跳tone,甚是看起來即將就要成為人生失敗組最後卻能成為黑馬的原因。

無論是高中沒畢業、獨自扶養兒子、因熱愛星空,最後竟然在自家後院搭起天文站而成為兩百年來第一個發現新行星的業餘天文學家的單親媽媽;還是因沒錢只好大學休學轉當酒保,最後買下酒館,進而買下公寓、運動俱樂部,原本可以當個地產老闆卻選擇出賣一切資產,直接轉行到美國當起了西裝裁縫師,最後獲獎連連,開了美國首屈一指的耀眼名店。

抑或是在不被北歐的家人與親戚看好的藝術事業裡,仍不放棄機會從公關事業跳槽到鮮花布置的設計世界裡並且第一次就大受好評。

他們並非靠追求卓越而實現自我,他們是靠追求自我實現而成就卓越。

讓人不禁耳目一新,不覺得跟如今這個時代潛藏的趨勢很像嗎?斜槓青年、掰掰啾啾及才華洋溢如雨後春筍般殺出的Youtuber們,更別說人們最愛舉例的有名輟學生「史蒂芬.史匹柏」、比爾蓋茲或賈伯斯了。

但時代不同了,書中提到如今的教育體制與社會定義的成功方式其實是由於兩百年前當時工業時代需要的大量標準化生產以因應當時時代變遷,各行各業都需經過標準化,才得以快出輸出,自我實現的黑馬不允許存在這標準化流程裡,工作最好是律師、醫師、教授和工程師,最後再一路往體制內的高峰攀爬,今日的歐美如此,早已僵化的亞洲更如此,所以這個時候就會覺得陶淵明那個時候真的好潮好屌好勇敢啊,說起來陶大還真是中國黑馬的先驅啊。

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表等個人化的 App ,蘋果電腦強調的打造個人專屬等等前所未有的科技應運而生,是否都已經在暗示表現個人特質、順著天性走的時代早就已經來臨了?還是在體制下生長一直都不是那麼重要的事?

這時又不禁讓我想起了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樹的能力來斷定一條魚,魚一生都會相信自己是愚蠢的。」

細心觀察自己的「微動力」,發掘自己的強項並壯大它,然後歡迎失敗,在黑馬思維下,策略是著重嘗試錯誤,不行的話,就在換一個強項, 唯有靠失敗,才能發覺自己隱而未現的強項。

最後,忽略目的地,只在乎眼前的事情,把自己確定在乎的事情最到最好,世界會為你開出一條路,今日很多行業在十年也是完全不存在的,只不過有時最難的不是接受新思維,而是揚棄舊思維 。

這本書或許可以給輟學生、自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不想在體制(舉凡教育或公司體制等等)下生活的人一個很好的出口,例如維京集團的董事長:理查·布蘭森,但可別當成是逃避的理由,因為光是帥氣是不能當飯吃的,沒有努力還是等著餓死吧,喔,我不是說我啦,是說理查·布蘭森啦。

 

 

 

arrow
arrow

    每天努力一小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